8月8日一大早,双清区法院立案庭里来了28位特殊的“访客”,其中一名代表径自走到立案庭庭长王亚平跟前,双手送上了一面“立案调解、一心为民”的锦旗,并不停地说“法官为我们费了这么多心,没喝我们一口茶、没抽我们一根烟,想来想去大家只能用这种最老土的方法来感谢法院! ”
原来这28位“访客”全是进城“做活计”的农民工兄弟。2010年11月28日,他们跟随新邵雀塘镇的一位包工头李老板到衡阳高速公路高崇山地段修建置挡土墙。当时双方签订了劳务协议,讲好所有劳务工资在当年过年前付清。可工程完工结算时,李老板表示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只付一部分,剩下26000元的在2011年元宵节时全部付清。在此之后,李老板迟迟未能兑现承诺,工友们多次上门讨要工资,他都以种种理由拒付。无奈之下,今年7月29日,这28名农民工草写了一份诉状到双清区法院立案庭请求立案。立案庭庭长王亚平接到诉状后,仔细核查了农民工兄弟提交的证据材料,认为本案的案情清晰、证据充足,果断的决定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帮助农民工兄弟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追回欠薪,同时还通过“劳务维权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了诉讼费的缓交手续。随后,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的办案人员,第一时间将双方当事人约至法院进行调解,在充分的证据面前及办案法官耐心细致地说理、劝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8月2日,28名农民工满心欢喜地从法院立案庭领回了被拖欠已久的24000元“血汗钱”。一起极易引起矛盾激化的群体性纠纷事件在双清法官的努力下最终得到了妥善化解。
28名农民工兄弟为了感谢法院依法办案,快速调解,为民排忧解难,精心制作了这面锦旗,送到法院立案庭,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