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清区人民法院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有机结合,以“打造人民满意法院、做群众满意法官”专项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拓展亲民之路,推广便民之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法官对党、对人民的深情挚爱。
法院无“小”案
2010年4月,采煤工黄玉在下井采煤中受伤送院治疗,并被评定为十级伤残。可出院后他工作的煤矿却不同意给付相应的工伤待遇。无奈之下,今年3月,黄玉将煤矿告到了法院,并依规定交纳了10元的诉讼费。立案后黄玉的工友们都在议论:这只收10元的小案,怕是法官不放在心上哟!说得黄玉心里也打起了鼓。但黄玉没想到,主审法官在立案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做他和矿里的调解工作了。一开始双方都在气头上,谁都不肯退让。当面调解不行,法官又通过电话反复和他们进行沟通,耐心地听他们发牢骚,给他们讲法律规定,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来来回回的调解工作法官们做了不下20次。在法官耐心、细致的劝说黄玉最终在开庭之日与矿里达成了和解协议,当即领回了3万元的补偿款。怀揣补偿款黄玉激动地说“回去后我要告诉其他工友,就算是小案子双清法院的法官们也是尽心办的!”。煤矿的诉讼代表也一再表示:“双清的法官真是耐得烦啊,我硬是服了你们了,化这么大的心思来办这件案件,下回有这方面的纠纷我们就自行调解了,再麻烦你们真是不好意思了。”
像这样通过法官耐心调解化干戈为玉帛的“小”案件在双清法院还有很多很多。做为基层法院,双清区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大多数是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相邻纠纷、小额借款纠纷等小标的案件,但多年来的党教学习让该院的党员法官始终心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总是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来看,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切身利益所在,都值得每一位法官花费百分的心力来办好,好让他们在诉讼中看到司法的进步,在期待中感受法律的公正与尊严!”
“流动法庭”作为大
2011年3月31日上午, 双清区云水乡大水村张奶奶家的屋场坪前坐满了人,这里刚被法院布置成“临时法庭”。前不久村里两位村民打架的案件就要在这审了。原、被告分别坐好后,法官宣布正式开庭,当着众村民的的面,查清了案件的事实,并当庭主持调解,打人的主动赔了医药费、道了歉,被打的也检讨了乡里乡亲的自己说话太刻薄。“一辈子没打过官司,这是平生第一次看法官断案呢”张奶奶说。“在村子里开庭,老百姓打官司和旁听都方便,也给我们这些村干部们上了课啊”村长张一山说。“今天学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啊,以后凡是这类案件我也知道怎么调解好了。”村司法所的调解员李凡说。
把法庭搬进社区、搬到乡间地头,在双清区法院已有4年的历史了。2007年3月双清区法院正式建立巡回办案制度,成立了民事、刑事、执行三个巡回法庭,每年都要深入辖区十二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广大群众中巡回开庭审理案件、送法下乡,让老百姓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家门口。因为巡回法庭的办案法官们经常扛着国徽在辖区的十里八乡来回奔波,辖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流动法庭”。双清法院的“流动法庭”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巡回办案1127件,举办专场法律咨询会10余场,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把党员法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了审判的最前沿。
倾力架设“连心桥”
“您好,我们是双清区法院的法官,是上门来征集您对法院工作意见的。”“您好,您去年下半年在双清区法院打了一起借款官司,我是分管领导,今天是来听听你对案件的办理有没有什么意见的。”“谢谢您今天给法院提了这么好的建议,这是我的联系电话,有要咨询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打我电话。”这些都是双清区法院的党员法官们在每年的“大走访”活动中讲得最多的话。
黄桂海是双清区法院的政治部主任,他清楚地记得从2007年至今,自己已经起草了五个走访活动的实施方案,全院60多名党员干部每半年就要对辖区的居民和民事案件当事人、刑事案件受害人、申请执行人等重点对象进行一次上门走访。在黄主任的办公室里有三摞高高的统一印制的走访记录本,翻开每一本,里面都详细记录了走访干部的姓名、被走访人的基本情况、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希望解决的困难和法院的答复、处理结果。除了主动上门走访外,每个月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建民还要亲自带领全体党组成员或部门负责人到街道办事处、社区、乡镇召开工作恳谈会,通报法院近期的工作情况,当面听取基层组织、社区干部、村民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并根据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工作做出调整、改进。五年来,全院干警已累计走访辖区群众、案件当事件6000余户,召开工作恳谈会53场,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6个,用实际行动在法院与辖区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司法有限真情无限
“张小红,住我区板桥乡横山村,是我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受害人的遗孤,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我市重点中学,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期盼着每一位法院的党员干部伸出援助之手……”类似这样的倡议书,双清法院的干警们已记不清收过多少次,但政治部那本特殊的登记本上却清清楚楚地记着,每一次扶贫帮困活动院里的干警没有一个拉下的。除了这些针对特殊对象进行的应急扶助外,双清区法院还专门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困难群众慰问基金,每年以“一对一” 的形式帮助确定的“助学助困”对象重返校园、重拾生活的希望。而这些基金除了从法院运转经费支出的一部分外,其余的都是全体党员法官们自愿从每月的工资捐赠出来的。
从2007年以来,双清区法院已筹集各类帮困救助基金30余万元,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5名,救助辖区五保户、困难群众82户。在双清法院的党员法官心里,法律是钢性,但司法却是有温度的,法官们的对当事人、对群众的无限真情能更好地保持司法的温度,司法有了温度,才更有力度。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项举措和载体的深入实施,双清区人民法院抓党建促司法为民工作的成效正在进一步转化为树立人民法院“公正、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双清区法院的干警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着“让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辖区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持续升高,法院的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在区人代会上获全票通过。党委、政府对法院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清区法院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作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该院成功争创了市级文明窗口单位、市级文明卫生单位,2009年成功争创了省级文明卫生单位,2010年又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有3个部门先后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有31名干警受到省、市党委政府和法院系统 的表彰。